以优秀实践案例孵化“双减”工作的浙江标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1-12-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整理赋能。作为作业合同的配套教学制度,学校设立了每日的50分钟整理课、每周一次的全科任务规划和周反思、每月一次的整理日、每学期一次的学期综述,为师生实施合同作业提供可持续的支持性教学环境。

关键词:学校作业指导性管理

案例:海盐县沈荡中学

初中作业减负面临着更大的现实困难,学校理当承担整体协调的责任。这种协调,不仅包括对学科作业来源、作业时机、作业内容与设计、作业指导与反馈的管理,还包括学科间与学科内作业量、作业类型的协同与调控。海盐县沈荡中学探索了以“一率”(作业的完成率)和“两性”(准性和弹性)为参照的校级作业指导性管理体系。

“四定一报”调控完成率。教研组定选题原则,备课组定选题范围和数量,每周备课活动定作业进度,同时通过“作业申报平台”填写每天布置的作业内容、预估的完成时间,实现全校各学科作业量的指导性调控。

校本作业增弹性。制订学期自编作业计划表,一章节设计一次自编作业,每2~3周进行一次自编作业,并统一于周五课后服务时间完成。

面批抽检提升准性。对基础薄弱、作业习惯差的学生,任课教师每天面批抽检;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隔天面批抽检,自律性好、学科成绩优异的学生定期抽检。行政值日教师在巡视教学楼的过程中每班随机抽取2~3名学生的必做本,监管作业面批抽检情况。

C.重建一日校园生活:改变从小处开始

“5+2”有效减轻了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和家长的接送困难。但与此同时,学生的在校时间也从原来的6小时变成了8、9小时,甚至10小时;教师的工作时间也变成了10、11小时,甚至12小时。师生在校时间的全面延长,对原有的校园作息和教育生活节奏提出了挑战。如何调整师生的一日校园生活?

关键词:午间躺睡

案例:杭州市钱塘区幸福河小学

杭州市钱塘区幸福河小学调整了午间作息,安排夏、秋季每天40分钟左右的午睡时间,用躺睡的方式,让学生们尽快进入深睡眠。为了让学生睡好睡足,做好时间的前延后展和流程的优化规范,保证周一至周五每天40分钟的完整睡眠时间。

关键词:午间清场

案例:嘉兴南湖国际实验学校

嘉兴南湖国际实验学校将每天中午12:25—12:45定为教室清场时间,让每一个师生的大脑得到“重启”。到清场时间,全校对全体学生开放各类场馆,1295名学生走出教室,享受阳光、享受运动,参加感兴趣的活动。工会组织教师午间打卡2000步活动,学期末评选运动达人,进行奖励。

关键词:“时间银行”

案例:常山县第一小学

常山县第一小学基于新的学校作息,探索了教师工作量“时间银行”制度,将教师们的额外工作量进行存储,再按其存储量分别给予相应的“感恩回馈”或“积分抵假”。“时间银行”一月一反馈,公布每个教师的“存款余额”,让教师在课后服务中的额外劳动被看见、被认可,同时也可获得弹性的舒缓调节时间,平衡工作与生活,从而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

省教科院在调研中还发现,不少学校还以“双减”为契机,对学校的时间规划、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金华市湖海塘小学大幅压减了全校性工作会议的数量,改成开小会、开短会、用微课和通知取代会;杭州市学军小学将高效开会变成一个教师的研究项目,找到了一系列提高会议效率的金点子;义乌市绣湖小学设立了通知收发时间窗口制度。这些细小的改变正塑造着学校新的教育格局。

D.家校社协同与学生课余生活再造

陶行知说,“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当多数学生可以在学校完成大部分或者全部作业,回家后的课余时间如何度过?学校、家长都应充分认识到,生活中的非正式学习对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幸福的长远意义。探索“双减”背景下的家校社协同,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平衡学习、休闲、交友、娱乐、兴趣等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闲暇时间,也是育人的题中应有之义。

关键词:周末学伴小组

案例:宁波市镇海区中心学校

如何让学生双休日、节假日的学习与休闲活动张弛有度,宁波市镇海区中心学校探索建立“小雁群”课外学伴小组,学生按以同班级、同小区或同爱好结成学伴小组。小组成员自己组、组名自己起、组长自己选、计划自己订、辅导员自己聘、活动自己搞、阵地自己找、组务自己管,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学生。在开展活动时,要求做到“活动前申报”“活动中动态汇报”“活动后小结报告”,并制定应急预案。活动结束组长做好活动记录及资料的收集,撰写活动小结或新闻报道。学生整理的照片、视频、调研报告、手抄报、手工制作成品等成果,利用德育小课、班队课,以及学校微信公众号、宣传窗、班级群等平台交流加以展示。

半个学期以来学伴小组进行了团队共读、走进家乡、健康运动、亲子同乐、项目探究、公益服务、家政实践、文化体验、研学旅行、红色影院等活动近百次,通过小组学、玩活动,学生周末不仅有了团队,产生了归属感,周末生活内容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关键词:“36”有约

案例:浦江县实验小学

学生在学校课后托管基础服务期间完成学习任务,课后时间可以干什么呢?为了让家长放心,浦江县实验小学推出了“36有约”系列活动,引导家长科学地安排孩子的课余生活。

学校给家长精心挑选了36本适合亲子阅读的国内外名著,让家长放下手机与孩子一起阅读,尽情享受亲子互动时光;每周三、周六定为全员家务日,学生回家后的任务是做家务,学会基本生活技能;提出36无手机日,倡导家长也放下手机,陪伴孩子一起阅读、运动、做家务,一起出游、开展实践活动,通过36天的习惯培养,让孩子适应并习惯没有手机的日子;录制“36家长金课”,从学习品质、特长引导、亲子沟通、生长发育4个主题开设有针对性的家长沙龙,让学生有属于自己的闲暇时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