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李吉林那样做教育 □ 王灿明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今年教师节,李吉林当选“全国教书育人十大楷模”,成为全国1700万教师中的杰出代表。而李吉林对于情境教育的开创性研究,也使她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作为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的一名教师,李吉林创造过许多传奇,她荣获过全国中小学教学改革“金钥匙”奖、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成果一等奖、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全国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

  学习李吉林,最重要的还是坚持教育改革,做教育创新的“弄潮儿”。

  首先,要有敢立潮头的勇气。1978年,改革开放的热流席卷中国大地,而当时的语文教学却像一潭死水。面对封闭灌输的语文教学现状,李吉林义无反顾地投身教育改革的热潮中,她从《文心雕龙》关于“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中领悟到情感与语辞相互触发的关系,设计出“观察情境说话、写话”、“观察情境作文”、“想象作文”等新的作文样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作文的模式。1980年6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用心血催开智慧花朵的李吉林》和实验班学生的三篇作文,《新华日报》也接连发表了《可贵的探新精神》、《探索者的诗篇》等5篇文章,对她的教改实验给予支持和肯定,情境教学在全国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当下,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更加困难的攻坚阶段,许多新的矛盾和新的挑战已经聚焦到课堂教学创新上,如何在更高的改革平台上推进教学创新,更需要我们具有李吉林那样“敢立潮头”的胆识和勇气。

  其次,要有劈波斩浪的才能。尽管语文情境教学在全国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但李吉林并未停止探索创新的脚步,她将改革的视野从语文教学转向所有的学科,从学科教学转向德育。1993年9月,她应邀出席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纪念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题词10周年学术讨论会”,发表了《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一文,提出“情境教育”的新概念,再次引起教育界的关注。现在看来,李吉林之所以能够在教育改革的汪洋大海中劈波斩浪,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她找到了“课题研究”这个行之有效的抓手。20年来,她先后主持“情境教育实验与研究”、“情境教育促进儿童素质全面发展”、“开发情境课程的实验与研究”和“情境教育与儿童学习的实验与研究”4个国家级重点课题,正是这些课题研究使她提炼出情境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模式。李吉林从长期的教育实验中提出她的教育主张和教育思想,既汲取了民族文化的理论滋养,又融合了西方先进的教育学说,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情境教育学派。李吉林的成功启示我们,教育创新最重要的前提是思想创新,唯有对教育改革的前瞻性思考,才能领风气之先,走创新之路。

  最后,要有扬帆远航的追求。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教育科学进入了繁荣时期,各种教学创新举措层出不穷。然而,当我们回顾和反思这段历史时,却发现曾经名噪一时的一些教学流派已经淹没于世界的喧嚣之中,情境教育之所以能够一枝独秀,产生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应该归功于李吉林执著的理论追求和卓越的传播能力,她先后出版了《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实验与研究》等8本专著,发表论文200多篇,她主讲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电视讲座由中国教育电视台播放后反响强烈。2008年11月,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央教科所联合召开“李吉林情境教育国际论坛”,《中国教师报》发表题为《为中国教育家走向世界喝彩》的评论,认为“李吉林引起国际教育同行的关注,并融入世界教育发展潮流,这对于中国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件扬眉吐气的事情;对于中国基础教育来说,也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

  (作者单位系中国创造学会常务理事,南通大学创造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