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出错时 □ 刘靖靖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1970-0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杨茂秀老师在《好老师是自己找的》一书中,是这样定义好老师的:“好的老师,有的在学校,有的在市场,有的在故事里;真正的好老师,是学生自己找的,真正的老师,不会告诉你他是你的老师。”从杨老师的话中我们可以得到这些信息:一、老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只要你虚心好学,到处都有自己的老师;二、好老师是学生自己找的,就像生活中的美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好老师也需要靠学生自己去寻找发现。

  刚翻看了前言和目录立刻就被《九加九等于十七》这个题目吸引了。故事情节是这样的,邱教授有一个干儿子,这个孩子大约是4岁的时候,邱教授到他家去玩。小孩的妈妈正在教他做简单的加法,气氛有点严肃。她问儿子:“9+9=?”儿子回答说是17,很显然这个答案是错误的。但是无论孩子的妈妈怎么讲解,孩子始终认为是17,不肯承认自己是错的。要开饭了,母子二人还在僵持。邱教授就出来打圆场:“9+9等于17差不多啦。”这样纵容学生犯错,是一个好老师吗?邱教授的做法不是和我们的教育背道而驰吗?而为什么杨老师还要赞赏他,说他是一位好老师呢?

  在不断的思索中,突然想起了一则故事。初生的牛犊不会走路,一站起来就摔跤了,然而牛妈妈并没有去帮它,终于在反复地跌倒站起来的过程中,小牛学会了站立,学会了走路,也学会了奔跑。而我们人类呢,当孩子跌倒了,马上就帮助他站起来。从而让孩子错失体验自己跌倒到站起来的这个过程。当孩子出错了,有的会耐心地告诉孩子他是错的,接着告诉孩子正确的答案,更有脾气暴躁者,不分青红皂白,把孩子教训一顿。而邱教授敢为我们常人所不为,孩子犯错后帮他打圆场,在严肃的气氛被打破之后,他认真询问孩子是怎样得出9+9等于17这个答案的。当小孩听到邱教授对他的推理很感兴趣后,立刻大声说:“我想8+8等于16,那么9+9应该等于17啊,因为9比8大1,17比16大1,8+8等于16,9+9就等于17了。”听完小孩子的推断后,邱教授好好地称赞了小孩。他是一位好老师,因为他尊重孩子的思维。虽然孩子得出的答案是错误的,但是他得出的答案,是经过自己的推理得来的。错误呈现出来的思考过程远比答案的正确与否更重要。作为老师,我们常跟学生讲,学习的过程比学习的结果更重要,而为什么没有意识到得出答案的推理过程比答案的正确与否更重要呢?我们学习不是为了学习是什么,而是为了学习为什么,学习一种思维。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越来越早熟,叛逆期也来得越来越早。他们越来越不喜欢家长和老师那种教条式和经验化的教导。但我们有种习惯,喜欢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凌驾于别人之上。当孩子犯错了。家长会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所以你得听我的。老师会说我是老师我就是真理,你得听我的,按我说的做没有错。我们很少去尊重孩子的思维,很少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问题。

  老师应该保持一颗童心,去和孩子们做朋友,多多了解孩子们的世界。读了《九加九等于十七》之后,我领悟到,要做孩子们真正的朋友,需要尊重孩子的思维,尊重孩子的那种免疫性推断。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阳新县黄颡口镇中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