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教育实践课程改革 □ 欧璐莎 吕立杰

教育实践课程是实习教师不断习得与教师有关的角色期望和规范的社会化过程,也是实习教师逐渐形成教育实践知识和智慧的过程。在这一阶段,他们体会和探究教师的专业内涵,遵守教师职业的各种规范,生成基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理解专业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从而为贯穿其职业生涯的社会化进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回顾:实习教师社会化进程中环境的变迁
实习教师的社会化是指实习教师经历的由师范院校“学生”逐渐成长为“预备教师”的角色转换的动态过程。实习教师社会化的重点,是了解和熟悉教师所处社会环境、教师职业和中小学教学的特点。因而,了解将处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环境和由此产生的中小学教学新特点,就成为我国实习教师社会化过程的重中之重。
我国教师正生长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期,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已深入人心。实习教师作为未来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的实践者,要突破传统的课程观对教师职业社会化素质的规定,构建起全新的职业社会化素质结构:要具备学习与获取知识的能力;要具备反思与研究问题的能力;要具备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具备沟通表达与交流合作的能力。在新课改推进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对教师社会化内容提出新的挑战,对教师社会化的要求有了质的飞跃。作为沟通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桥梁”——教育实践课程,自然成为实习教师走进基础教育体验课程改革,发展自身社会化水平的平台。
分析:实习教师教育实践课程设置的问题
我国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存在诸多问题:课时量少,课时比例严重失调;课程内容的单一,使得实习教师的任务只限于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而对专业社会化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教师科研、家访、教育调查等被最大程度地省略;在有限的时间内,实习教师面对具体繁杂的“现实震撼”,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而在发现问题重重后回到大学中就已面临毕业,从而在最佳时间无法得到问题的有效解决。
现行的教师教育实践课程设置及实施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师范院校的教师和师范生远离中小学实践,封闭在大学的“象牙塔”中而不自知,致使实习教师社会化程度不充分,实习教师社会化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这样的教育实践课程不重视师范生自身的体验、情感、经验,以及反思对于其专业发展的价值,对教师教育社会化实践能力的理解十分狭隘。经由这样的实践教育所培养出来的教师,无法与基础教育的变革进程相匹配,不能适应中小学教育的实际需要。
建议:创设适应实习教师社会化发展的课程
课程设计以工作适应为导向:在教育实践课程设计中,指导教师应明确、顺序设计实习教师具体实习工作的每个环节,不可只重视实习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讲授知识的能力,而忽略了诸如计划和检查这些关键性的环节,从而造成人才的结构性缺陷。
课程设计以学会设计为导向:要想培养实习教师设计教育工作的能力,必须改进教育教学模式,通过探究和试验式的学习任务,让实习教师亲身参与计划、实施和评价,参与讨论并进行展示,深入研究并且充分利用所给设计元素,创造性地完成教学工作和学习任务。实习教师还可以自己确定学习的评价标准,并利用这些评价标准对工作和学习的结果进行自我评价。还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来实现实习教师设计能力的培养,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可以使以设计为导向的教育实践课程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课程设计以发展教师职业社会化能力为导向:要想促进师范生教师职业社会化能力的发展,教育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建立在主体理论的基础上,按照教师职业成长逻辑规律排列实习教师的工作任务。
按照教师职业成长逻辑规律设计教育实践课程,不但反映了教师教育的特点,其合理性也被诸多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系列研究所证实。因此,教师教育的基础,是通过科学的胜任特征分析,找到一系列教师职业社会化典型的工作任务,并按照教师职业成长的逻辑发展规律,对这些工作任务进行系统化排列,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作者分别系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教授)
超市便利店下单优惠 每天领取别错过,单单优惠享不停-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