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学理财不妨从压岁钱开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2-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我的同事讲了个故事:孩子一直把家长当“银行”,不懂得节约,乱买东西。于是,她让孩子收集牛奶盒,攒了一大袋再让孩子提着去卖。当孩子发现一大袋牛奶盒才卖两块钱时,就会知道钱多么来之不易,应该懂得节约。

    我听了深受启发,于是叮嘱女儿,每天把牛奶盒固定放在一个地方,收集了去卖钱。

    有一天,女儿一边喝酸奶一边走出大门,忽然她站住不动了。原来,她看到一个捡废品的人,问我:“妈妈,我们把这些盒子都拿回家了,他们还能找到什么呢?”那一刻,我心里有种莫名的冲动,想好好抱一抱她。喝完那盒酸奶,她把酸奶盒“郑重”地放进了垃圾桶。此后,我们再也没有收集过任何废旧物品。

    刚刚收集了一点废品,一次都没卖过,理财教育就宣告“失败”了,但我心里却满是骄傲。将可以回收的废纸、塑料袋放进垃圾桶,保持它们的干净清洁,这是对拾荒者的尊重,是比攒了钱再捐给别人更有意义的慈善。

    《乔布斯:遗失的访谈》一书中提到,当乔布斯被问及“富有的感觉如何”时,他说:“我23岁拥有超过100万美元的财产,24岁超过了1000万,25岁超过了一亿,但这不重要。我不是冲着钱去的,钱允许你做想做的事,钱让你实现那些短期内找不到效益的创意,但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公司、人才、产品,是产品带给客户的价值。”

    钱本身不是最重要的。追求卓越,追求成功,才是理财教育追求的目标。所以,教孩子学习理财,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其实是在教孩子如何做人。(作者单位:四川省江安县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讨论】

谁是压岁钱的主人?

    ■毛作祥

    对许多孩子来说,压岁钱是一年中较大的一笔收入。如何用好这笔钱,成为许多父母共同关切的问题。

    压岁钱的主人是谁?对于压岁钱,您关注的是钱,还是孩子?估计很少有父母回答关注钱的。但是如果问压岁钱的主人是谁,回答可能就不一样了。

    如果认为压岁钱归根结底来自父母,因此其主人应该是父母。这种认识的确有其道理,但是孩子会不会因此忽略压岁钱所传递的爱心,遗忘了这个习俗的美好初衷?

    如果认为压岁钱的主人是孩子,但孩子太小,会乱花钱,所以就由父母决定其用途。这种取向虽能避免糟糕的后果,但是其关注点仍然是钱,而不是如何促进孩子更好地发展。

    就压岁钱本身而言,孩子当然是主人。所谓主人,意味着拥有消费的最终决定权和财物的支配权。有了这样的权利,孩子才会在消费的过程中,明白价格与消费品之间的关系,才会在购物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理财能力。只有当压岁钱属于孩子,孩子才会对自己掌握的钱财建立责任感,才能逐渐学会不乱花钱,学会货比三家。孩子之所以经常吵着让父母为其买东西,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孩子觉得父母的钱不是自己的,自己无需对父母的钱承担责任。

    说压岁钱属于孩子,并非意味着舍弃父母教育和引导孩子的责任。那么父母扮演什么角色?

    在由孩子自主支配钱财的前提下,父母扮演的角色稍显复杂,但十分重要。

    需求的询问者。在去超市之前,可以询问孩子最想购买的物品,并和孩子一起拟定一份购买清单。有了这份清单,就能把更有价值的物品排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孩子不至于随意消费、胡乱消费,没有主次之分。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如果不认同孩子购买的物品,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时,也要尊重和照顾孩子的消费需求。一是因为孩子才是压岁钱的主人;二是因为孩子终归是孩子,不可能和父母的想法都一样。当我们尊重了孩子,孩子才能从中学会尊重父母和尊重别人。

    信息的提供者。压岁钱有什么用?一是购买物品的功能。平日消费时,让孩子参与其中。孩子不仅是自己压岁钱和零花钱的主人,也是家庭的一员。让孩子知道可以选择的消费途径主要包括实体店和网店,知道商品的品名、规格、品质、价格各不相同,要学会比较和恰当地选择。二是储蓄和投资的功能。必需品购买好后,如有结余,可以用于储蓄和投资。我们可以告诉孩子,钱存在银行,可以获得利息;存在不同的银行,选择不同的存期,利息也不相同。我们现在就可以开始为今后上大学储蓄学费和生活费。

    理财的支持者。父母虽然不能直接替孩子做决定,但是可以通过建立支持性的规则来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例如,当孩子储蓄到90元、900元等金额的时候,我们可以帮助他凑成整数存进银行;如果孩子购买了学习用品,没有购买垃圾食品,学会比较价格,合理消费、理性消费,每过一段时间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奖励。

    培养理财能力要有正确的理财观念。一方面,不能为了储蓄,抑制自己应有的消费;另一方面,不能成为“守财奴”,面对亲戚长辈的关爱,要学会怀有感恩之心,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作者系台湾师范大学人类发展与家庭学系博士生)

    【分享】

 讲述钱币背后的故事

    ■秦志清 马桂华

    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源于一次偶然。那天,我准备洗衣服,便把衣兜里的钱物掏出来放在茶几上。3岁的女儿对这些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致勃勃地“研究”起来。

    “爸爸,快来看,这些钱上怎么都有一位‘爷爷’?这位‘爷爷’是谁啊?”我知道她问的是钱币上毛主席的头像。

    在我的印象中,只有50元、100元的纸币上才有毛主席的头像,我还是第一次注意到1元、5元、10元这些纸币上也有这个图像。

    每天和钱打交道,我都没有发现,居然被小家伙一下子发现了,于是我美美地夸奖了她一番。

    从那以后,我和孩子妈妈就开始利用钱币对孩子进行理财启蒙教育。钱币上的数字、景物、人物故事、辨认真假的方法等都是我们和女儿经常交流的话题。我给她讲毛主席的故事,带她去钱币背面的风景点游玩。在长江三峡,当夔门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女儿拿着10元纸币认真地比对,激动得手舞足蹈。

    每次取钱、存钱的时候,我们也会带上她。她懵懵懂懂地明白了工资是父母的劳动所得,不劳动就不会有收获。我们告诉她,为了把生活打理好以备不时之需,也为了集中钱物办大事,就得学会储蓄,比如把钱存入银行会生利息,自己的钱会“变多”。

    在我们的影响下,她渐渐养成了储蓄的习惯,把平时的零花钱、春节的压岁钱存入储蓄罐,时不时地拿出来数一数,规划一下怎么用。我们告诉她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零花钱,但要告诉父母。

    一次,幼儿园为一位家庭贫困的孩子募捐,她从储蓄罐中拿出100元钱用来捐款,我们非常支持她。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也表扬她小小年纪就富有爱心,为此,她高兴了好久。

    孩子5岁的时候,我们开始为她建立账本,每花一笔钱,都让她做好记录,年终在大人的帮助下进行合计。买零食、参加培训、购买衣物、上幼儿园……孩子太小,她并不能理解这些钱数是什么概念,也不知道这些钱到底意味着什么。但等她渐渐长大,如果能见到这个账本,了解父母的工资收入,她就会体会父母对她的默默付出和无私的爱。

    现在,6岁的女儿已经能独立购买自己的学习用品,她需要花钱的时候总会告诉我们,从不私自拿钱,需要买东西时也会和我们商量。

    理财教育应从娃娃抓起。让孩子明白,金钱只是服务人们生活的一种工具,既不能当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者,也不能做匍匐在金钱脚下的守财奴,这也是我们对孩子的期望。(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教体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