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校长”在重庆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4-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英方朱迪校长访问重庆工业学校

    ‘

    ——重庆市工业学校参与中英职业院校“影子校长”交流活动纪实

    参观课堂

    英方学校来访

    “影子校长”亲自指导学生实习

    “在英国,职业资格证书与普通学院教育文凭在地位上有对等关系,学生16岁之后,可以自由选择职业教育或者学术教育;在英国,职业教育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培训课程涉及社会所需的每一个职业领域;在英国,职教教育老师人人都必须有行业经验才能任教,并且不定期要到企业‘回炉’……”

    这是2013年10月28日中英职业教育“影子校长”项目英国学校合作方代表约翰·菲尔普斯(John Phelps)在重庆工业学校交流时的场景,这是重庆首个、西南地区仅有的参与中英职业院校长“影子校长”项目的重庆市工业学校在2013年迎来的英方代表首次来访。

    重庆市工业学校参与中英职业院校“影子校长”项目以来,双方在交流中有什么样的新发现?他们收获了什么?

    “国际桥”握手,“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走向世界

    中英职业教育“影子校长”项目是2012年中英两国政府为深化中英职业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进双方教育教学改革,相互借鉴办学和管理经验,加快培养一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国际化要求的职业学校骨干校长,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和办学质量提高而进行的跨国合作职教项目。

    2013年10月访渝期间,约翰·菲尔普斯先生与重庆市工业学校交流了职业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介绍各自办学优势和办学发展路线。约翰·菲尔普斯还参观了重庆市工业学校实训大楼,随堂旁听了该校工电、化工、建工、数控的示范课展示,并到该校企业合作伙伴——两江新区海德世责任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考察。

    重庆市工业学校近年来正在着手大力改革,结合创建国家示范校,全面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法。据机械制造专业唐老师介绍,课堂上通过布置任务—小组讨论—制定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把原本的灌输式教学变成主动咨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体验“学中做、做中学”的乐趣。

    几天的来华交流,约翰·菲尔普斯对重庆市工业学校自创的“5+1”职业素养教育模式(每堂课的前5分钟与后1分钟均进行行为习惯、职业道德、感恩励志教育)有着尤为深刻的印象。上课前5分钟,约翰·菲尔普斯看到这样一个细节:授课老师为大家播放了一段视频——澳大利亚天生无手无脚青年尼克,4分钟的视频看得同学们泪流满面。视频结束后,一名学生表示,从尼克身上看到了,生命的意义在于永不言败。约翰·菲尔普斯激动地说,这种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基本素质差、教学与教育分离而精心设计的教育模式,实现了教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值得推广。

    在重庆市工业学校化工专业的实训教学课堂上,学生们实践能力很强,俨然一个个出色的化工师;在工业校数控车工编程与操作课程教学现场,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热烈讨论如何开展任务。这让首次访华的约翰·菲尔普斯看到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实训教学在“向西看”的同时,已经有了“中国特色”。

    约翰·菲尔普斯在渝还亲自指导学生制作圆弧工件,他耐心地强调,一个优秀的机械工作者,不仅要有好刀具,还要有好技术、高素养。在一次比赛中,学生们对与英国校长约翰·菲尔普斯小组合作的经历印象深刻。原来,在他们共同完成的一个电器控制项目中,他们习惯性地从左边接电路,而约翰·菲尔普斯校长告诉他们从右边接线更能节约时间。在约翰·菲尔普斯的指导下,他们惊喜地拿下了第一名。

    约翰·菲尔普斯在重庆还很快发现,“中英两国老师的讲课思路都是精讲、多练,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和思考,在练的过程中把难点突出来,学生掌握得更加扎实。”

    在国际交流中碰撞出创新火花

    约翰·菲尔普斯来华交流,尽管是时间短暂,但中英双方却没有语言障碍,在如何办好职业教育等关键问题上,双方的观念和追求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大家都认为,职业教育必须要尊重学生、加强校企合作、提升教师队伍才是关键。

    “思想的火花只有在课堂的真实场景中才能碰撞飞溅。”重庆市工业学校校长杜宏伟说,尽管一两堂课的安排看似太少,不足以改变太多,但英国校长交流中流露出的创新意识、职业素养等,引人深思。

    “要尊重学生个体,给予他们信心和支持。”约翰·菲尔普斯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充分体现出民主与平等、包容与理解。而事实上,这一观点和工业校践行的育人理念不谋而合。

    杜宏伟表示,“英国消除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文凭差别,不断创新职业教育证书制度和办学体制,其技能人才走向社会后的收入居于社会中等,在这方面的确很先进,值得我们思考。”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生命力。”杜宏伟的观点得到约翰·菲尔普斯的积极响应。他表示,在英国,企业甚至可以参加职业技术教育管理机构,参与制定国家专业证书标准等,学校的课程也是完全根据市场来设计。

    这场围绕如何把职业教育办得更好、更贴近世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中英校长思想交锋仍在继续……而这次的对话交流活动中,英方校长带来的英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经验也开阔了大家的视野。

    2013年11月,杜宏伟和来自全国10个省市的10余名中职学校校长一道,带着各自的许多的疑问,前往英国职业院校,充当“影子校长”,去近距离感知英国职业院校在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差异和特色。

    2014年3月3日,约翰·菲尔普斯再次来到重庆市工业学校开展跨越大洋的职教办学经验交流。随约翰·菲尔普斯一同来渝的斯拉格Y赛默德学院院长朱迪女士说,一定要“看看这个在约翰口中神奇的地方”。

    在国际合作的“镜子”中发现各自短长

    中英职业院校“影子校长”交流是一面镜子,各方都在镜子里“发现”各自短长,“看见”不一样的职业教育办学理念。

    2013年11月远赴英国职业学校当“影子校长”,在斯拉格y赛莫德学院,工业学校杜宏伟校长被学校简洁、漂亮、实用、充满人性化的校园文化以及教学场所所展示出的强烈职场氛围所打动;在参观英国罗斯·罗尔斯、路虎、韦斯特利以及GE飞机维修公司和威尔士飞机维修总公司时,杜宏伟为这些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既生产工业产品又积极以“学徒制”方式积极参与技能人才培养而惊诧。

    这些经历,都给杜宏伟校长不少启示。“在这里,你不仅会感受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而且有浓浓的职教‘味’。这是因为企业家们极为重视员工队伍的建设。同时,他们会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我在参加赛莫德学院‘实训设备购置项目论证会’时,感受到了企业家对‘职业教育’的责任意识。校企双方共同开展的‘学徒制’,又一次在英国雇主、学校、学生三方中得到充分认可,并在积极推广。”在结束英国之行的个人总结上,杜宏伟这样写着。

    融竞技性、开放性、展示性于一体的“英国技能节”(全英职业技能大赛),也深深震撼着杜宏伟的心灵。在伯明翰举行的“全英职业技能大赛”,参与者年龄结构18岁左右至60岁左右;涉及专业门类极为广泛,有制造业的、更有服务业的;其最大的特点是:竞技与展示相结合。参赛者是以展示的心态来参赛;而观摩者则是以欣赏的心态来观摩,大家心态尤为平和。

    “在每一个赛点,我们所亲眼目睹的是把竞技演化成了表演,我想这应该是竞赛的最高境界了。同时,技能大赛成为了宣传学校、展示学校最好的载体,他们非常注重以此来宣传学校特色,树立学校形象。”杜宏伟说,在人才培养中,英国职业学校普遍实施的是职业素养+职业技能模式,这种体系真正实现了教师与师傅一体、学生与学徒一体、教学场所与工场一体,由教师、学生、教学场所构成的职教环境、与师傅、学徒、工场所构成生产环境为一体,这也与重庆市工业学校经常提到的“八融合”不谋而合。

    中英职教界的深入交流,使双方发现了各自存在教育对象相似、职教吸引力不如普通高等教育等共性问题,同时,在中英职业院校“影子校长”这面国际大镜面上,也找到彼此在国情、职业教育发展基础、资源配置、担当的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差异。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寻找差距的同时,也在相互借鉴和学习彼此的成功经验,促进双方转变办学观念。”杜宏伟说。

    在国际化交流日益飞速的当今时代,重庆市工业学校正在与斯拉格y赛莫德(Coleg y Cymoedd)学院作为国际“姐妹学校”携手扬帆远航,谱写职业教育新的辉煌。据了解,目前,重庆市工业学校已经与斯拉格y赛莫德(Coleg y Cymoedd)学院签订了“两校战略合作协议”,下一步,重庆市工业学校也将邀请英国专家团来渝来校开展师资培训,不仅把双方所签订的交流合作协议落到实处,更要学校发展搭建国际化的平台,拓展学校发展空间,真正提升学校内涵。在顺利完成示范校建设的基础上,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陈雅娟 张志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