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首页 > 美文 > 散文随笔/2019-01-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凤凰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在中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成果展”上,挂出了十大元帅像,其中林彪元帅赫然列在其中,还原在第三位。林彪的长女,林晓霖参观展览激动不已。她说:“我作为林彪的女儿,感到非常欣慰。身上的一个包袱,终于卸下了。30多年了……(哽咽)很不容易……这体现我们党越来越实事求是,全面、客观,尊重历史事实、历史人物。这对中国走向民主、法制,我认为是大有希望的。”顺便,看了凤凰网友们的评论,大都对这一做法给予支持,同时也对林彪的历史地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林彪是中国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神”。我想,看过此则消息的人,都会为林彪之女心生同情。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最为推崇的信条。当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与几个志同道和同学,拜谒岳麓书院,对书院门额上悬挂的实事求是四个字赞赏有加。他不仅把这四个字作为自己终生的座右铭,而且把它作为共产党的一项重要的办事原则。实事求是,用前一位领导人(好像是毛泽东)的解释,“实事”就是事物本身,“求”就是研究,“是”就事物的本质。用俗话来说,就是一是一、二是二。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如果真的做到了实事求是,就不会发生“大跃进”,更不会发生“文化大革命”。就说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记载或评价吧,有过多少是非不明甚至是颠倒黑白呢。文革中的刘少奇,是“叛徒、内奸、工贼”,文革后的刘少奇则成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也曾经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后来成了“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九大”后的林彪是毛主席的“亲密战友”和“林副统帅”,“九一三”后的林彪成了“投敌叛国”“自取灭亡”的千古罪人,前后评价,竟是神鬼天地之差。
     部队作家张正隆(以一部报告文学《大寨在人间》而闻名)当年奉命执笔写辽沈战役。写辽沈战役,必然要写林彪。张正隆很兴奋,也很自信。但在采访四野老将军和老战士时却受到了冷遇。据他自己讲,他采访林彪的一个老部下,多次吃“闭门羹”。张正隆每天啃着面包跟老人家“蘑菇”,终于感动了老人家。老人家首先问他敢不敢写林彪?在得到确认后,老人家才满怀深情地向他讲述“林总”的故事。就这样,张正隆才得到了真实的“历史”。在翻阅收集到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后,张正隆倒吸了一口凉气,他不敢相信真实的历史与教科书上的历史竟截然相反。他越看越害怕,越害怕越想看下去,以至不能自拔。张正隆凭着一个作家的良心写成《雪白雪红》,此书再次引起轰动,许多四野的老同志看后失声痛哭。他在书的序言中有这样一句精典:“历史是个婊子,谁有权势就可以玩弄她一下!”
    此书出版后,张正隆应缴在家乡本溪的图书馆做了一场报告会,会上他简要介绍了《雪白雪红》的创作过程。当时,就有文学爱好者问他,你所拥有的资料在书中用了多少?他说只有不到40%。还有人问他你不怕坐牢吗?他说我不相信今天还会因为写书坐牢。但事后不久。张正隆还是被审查了,《雪白雪红》也被停售了。幸运的是,张正隆没有坐牢,后来又被允许写作,最近还在准备写一部反映东北抗联的报告文学。
     《雪白雪红》之所以被封,就是因为客观地写了林彪,其中自然有对林彪指挥辽沈战役的军事才能的赞美。《雪白雪红》中的林彪非常真实生动,与以往描写伟人的书相比更具可信度。后来的电影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显然受到《雪白雪红》的影响,林彪的刻划,也比其他伟人更生动真实。比如,林彪爱吃炒黄豆、沉默寡言、精于算计、对打了败仗的部下痛下杀手等等。《雪白雪红》的表现手法并不高明,无非是真实而已。而真实不正是我们这个社会所需要的吗?
     把林彪的元帅像挂在军事博物馆,本是应有之举。正如有网友所言,实事求是,还历史以本来面目,这是一种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也是一种自信的表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 不要离开我(2019-01-27)
  • 青衫隐,休问前朝事纷纭(2019-01-27)
  • 埃墨小镇(2019-01-27)
  • 烟雨心殇。梦断江南(2019-01-27)
  • 春依旧(2019-01-27)
  • 生活与活着(2019-01-27)
  • 再忆小李庄(2019-01-27)
  • 小李庄(2019-01-27)
  • 情暖冬天(2019-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