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的深水突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4-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提质

    瞄准关键领域 奏响高质量发展“交响曲”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基础教育实现全面普及,人民群众“有学上”问题基本解决,“上好学”的需求日益强烈。基础教育驶入改革深水区,既需要劈波斩浪的勇气,也需要行稳致远的耐心。

    “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列出的7项民生之首。新增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6390个、制定学前教育内涵发展“三大指南”、建设科学育儿指导“15分钟生活圈”……在上海,随着0—3岁托育服务、3—6岁学前教育以及科学育儿指导的不断深入,“学龄前儿童善育工程”这一上海的民心工程,也正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交口称赞。

    聚焦幼小衔接,常州制定幼小攻坚行动实施方案,通过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建立幼小联合教研机制、开展家园校协同育人等举措,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为了让孩子就近上好园,三明市改革招生制度,在三元区中心城区探索公办幼儿园“多园划片”招生改革,借助“e三明”平台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让符合条件的适龄幼儿能够按照家长意愿相对就近入园,惠及幼儿3450名。

    在义务教育领域,当“优质均衡”,成为迫切需要回答的时代新命题,如何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考验着12个改革实验区教育管理者的智慧。如今,名校带动弱校成为了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

    作为全国最大的移民城市,深圳有几个数字颇为亮眼:全市55%的义务教育学位、38%的公办义务教育学位提供给随迁子女,比例为一线城市最高,新建义务教育学校100%纳入集团化办学。

    深圳一方面扩大供给,满足快速增长的学位需求;另一方面引入广东实验中学、东北师大附中等名校来深办学,推进建设60个基础教育集团,形成“名校+新校”“名校+弱校”等多形式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市属名校到各区办学覆盖率达到100%。

    西安市高新区全面实施“名校+”工程,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用于“名校+”整体发展,高新区各“名校+”教育集团不仅将改革经验带到了相关学校,还将课程体系、教育教学经验在这些学校进行推广和延伸。

    如今,各实验区的普通高中正朝着多样化有特色方向发展。成都实施职普教育融通工程,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融合衔接机制,鼓励举办附设职教班的综合高中,为学生提供二次选择机会。宜昌联合北师大持续开展“高中生素质提升计划”项目试点,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100个精品课程群、50个创新实验室,完善具有特殊才能及超常教育需求学生的甄别、发现与培养机制。

    教师队伍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改革实验区着重从制度和顶层机制入手,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激发教师队伍的生机活力。

    谁来做教师?三明市启动市级师范生公费教育试点,在全省首创按县单列录取。公费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毕业后由县市区定向安排到辖区中小学任教。

    如何发展教师?西安市高新区先后组建“名校长+”领航工作室、“名师+”教研共同体180余个,形成“区、‘名校+’、学校”和“教育、教研、教学”双轮驱动的教师发展体系。

    如何管理教师?率先进行县管校聘改革的成都市进一步强化编制统筹力度,成立体育教师共享中心,统一调配区域内学校体育教师资源,创新建立单校任教与多点执教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信息化也正在成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从曾经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到如今的智慧黑板、VR虚拟教学等,近年来铜陵市大力推进智慧学校建设,“智慧”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铜陵现在已初步建成以全市智慧教育服务平台为基础平台,以全市教育大数据应用为核心,以智慧教与学、智慧管理、智慧生活、智慧文化、基础设施5个应用服务体系为典型应用项目。

    长治遴选96所学校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首批试点校,出台建设指导意见,推广应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优质教育资源,确保全市中小学做到常态化使用。

    ……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对于12个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来说,改革才刚刚起步,但他们焕发出的改革激情、激荡起的澎湃动力,必将推动基础教育的航船驶向更美好的远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