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领教育长青 育人为本再续辉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3-10-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显然,一个月一次的全校交流、展示,盘活了人力资源,丰富了校园文化,营造了“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升了学校上下的凝聚力。

    新时代的教育者和管理者必须有开阔的视野。广州一中主张把专家引进来,把队伍带出去。学校坚持每月邀请知名的教育专家到校开设讲座,从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层面不断帮助教师专业化成长。全美超佳教师雷夫,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周峰教授,南京东庐中学陈康金校长,知名校友、省督学、原广雅、执信校长刘仕森,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郑希付博士等名家先后来广州一中传经送宝,一次次点燃教师们的教育智慧。

    而要推行有特色的素质教育,就必须有一支业务精良、素质优秀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广州一中不断完善教师的自我发展机制,努力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能力,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13年9月17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青年教师拜师会在广州一中高中部举行。12位老教师作为导师接受了聘书,结对的新老教师签订了拜师活动责任书。随后,师徒结对的老师们坐在一起,促膝而谈,坦诚交流。

    这是广州一中为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召开的“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结对拜师会。学校为青年教师精心挑选学科精英担任导师,科组长作为拜师结对活动负责人,充分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为青年教师搭建专业化发展的优质平台。在一中人看来,责任书的签订,不只是一个仪式,而且是一份责任的开始,薪火相传,师徒共进,师徒皆能收获硕果。

    为努力造就一支思想作风过硬、德育理论水平高、德育工作能力强的班主任队伍,保障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广州一中通过学术讲座、请有经验的优秀班主任介绍经验、青年班主任座谈等方式,共同分享德育管理智慧资源,共同探讨成功的德育管理经验,共同关注德育常见问题及突发性事件处理技巧。尤其注重对年轻班主任工作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其德育专业成长。

    如今,在广州一中,一支以国家、省、市培训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研究生为中坚力量,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科研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基本形成。他们常年奋斗在教育一线,为学生解疑答惑,让学生晓事明礼。课堂上他们是博学多才的严师,课堂外他们是耐心倾听的朋友,他们在三尺讲台上传授知识,也燃烧了青春和人生。广州一中拥有高级职称教师137人,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教师44人,全校市级以上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多达49人,可谓名师荟萃。

    文化育人:薪火承传荷尖初露

    孔子、蔺相如、商鞅、林则徐、苏格拉底、项羽……随着一个个历史人物“粉墨登场”,一幕幕生动的历史情景一一再现。这是广州一中的学生们在展示他们自编自演的历史剧。

    广州市中学历史教研会副会长、广州市第一中学历史特级老师杨穗福主任认为,在表演中,学生们能体验角色,感受故事情节及场景;在创造过程中,对历史的理解、诠释不再是课本中枯燥、死寂的文字,而是栩栩如生的历史画面,历史剧的表演是一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智能运动。在平常的课堂上,广州一中的老师们也经常让学生们结合课本内容来进行情景表演,然后让学生们自己讨论。

    在广州一中,历史剧创作表演系列活动不仅是历史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而且是对学生学习评价的一个很好的切入口。通过表演历史剧,还可以让学生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

    不可否认,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注重实用知识教授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的意义,这种教育方式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与技术创新。但学生不是物质生产的工具,而学校也不能成为制造这些工具的“工厂”。 

    在广州一中的教育观念里,人是一个整体,知识教育固然重要,但仅是人的一部分,除了知识教育以外,还有诸多其他方面不容偏废。“全人教育”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存在状态,包括生命的完整性、豁达的胸襟、应对变化的敏锐性、公民的社会责任感、面对挑战的勇气、对生活深层次的关注等。简言之,就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育者要充分认识到人之为人教育的重要性,并着力培养青少年学生和谐的身心,以帮助其形成健全人格。

    在此理念指引下,广州一中提出了“阳光、睿智、博雅、强健”的育人特色:广州一中培养的学生应该是阳光的孩子,而不是一个只会念书的书呆子;学生应该是具有长远目光且有智慧思考的青少年;博雅则要求学生能广泛涉猎书本以外的家事、国事、天下事;健康强壮的体魄则是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必达要求。

    为了实现全面育人的目的,广州一中将“人本治学、活力课堂、精致高效、精进发展”作为教学特色——“人本治学”要求在教学的行为方式上从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出发,营造一个可以让教师充分发挥才能的教学氛围,让教师在自我价值实现的基础上找到一种教育的归属感;“活力课堂”则是解决教学沉闷以及高容量、高密度、高能耗的教学模式,而“为有源头活水来”中的“活水”即是新知识、新的课堂模式,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经常学习吸收新的知识并应用到课堂教学上,使得整个课堂能够在师生都充满活力的状态下开展;“精致高效”则要求学校在教学模式、制度、行为方式上精致且一定是高效率,而不是粗放的填鸭式教育;“精进发展”则是在做好以上三点的基础上保有更高的目标和要求。

    这是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一中学子的爱好兴趣是如此十分广泛,文学、书法、话剧、摄影、轮滑……素质教育原本就该如此,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广州一中成立了包括文学社、话剧社等在内几十个学生社团,每个社团都配备专业老师进行辅导,特色各异的社团已经发展成为广州一中一道道靓丽的校园风景线。

    老教师和新教师之间“薪火相传”,老师和学生之间也“薪火相传”。广州一中采用别具特色的薪火承传“导师”班制度。学校为每一名学生配备成长导师,要求成长导师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追踪特殊学生成长轨迹。导师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要利用有效时间、不同场合开展有针对性的“导育”活动,即对特殊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学习上的辅导、心理上的疏导、生活上的指导,要从学生的“学业导师”真正变为“学生成长导师”,要真正为学生的前途命运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2012届高三学生陈嘉坤就是在“薪火承传导师班”荷尖初露的一位,在2012年广州市一模考试中,高分位列荔湾区第二名。

    陈嘉坤初中就读于南海中学,自初三邂逅一中导师班后便与广州市第一中学结缘,进入导师预备班学习了大半个学期后,中考考出了742分的好成绩并选择了留在一中,“这三年来,一中并没有让我失望,导师班让我受益!在广州市一模考试中,我考出理科658.5分的好成绩”。

    据了解,“薪火承传导师班”任教老师均为高级教师,同时还聘请了从一中走出去的院士及知名校友,省、市教育部门有关领导以及教育界知名人士等出任导师团成员。

    “薪火承传导师班”的开设,对其他班的教学也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任教平行班的老师经常到“薪火承传导师班”听课,共同探讨教学中的方法和问题;而平行班的学生也以超越“薪火承传导师班”同学为荣。

育人为本:特色办学再续辉煌

    综观中国的教育界,有两股力量:第一股是伴随型,这股力量顺应消费者变化,紧跟公众心理行为的趋向流转,今天主张素质至上,明天可能考试主导;第二股是引导型,即它从不盲从风潮,而是依托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再造,以其独特的发展内涵,从而建立起强势的话语体系,占领教育理想的领地。

    创办于1928年的广州市第一中学无疑属于后者。85年来,创办于1928年的广州市第一中学,它从不为人云亦云的流行趋势而来,也绝不是喧嚣洪流中的惊鸿一瞥,而是基于西关古朴和荔湾灵动文化积淀的优雅追溯,基于可持续发展精神的科学创展。

    新世纪的一中人更加认识到,生命本身才是教育的终极所归,可持续发展教育才是新世纪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突破口,是面向未来创造优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当下的中国教育界,走过规模化的狂欢之后,如何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成为最为拨动万千教育人士心弦的敏感话题。一个规模偶像时代的消失,往往意味着一个质量时代的崛起。以“特色办学”再续辉煌,兼具规模与质量优势的广州一中,无疑是个值得借鉴的发展样本。

    教研兴校:内生发展力量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坚持将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一年一度的“教育花会”活动,广州一中已经连续举办了19届。

    学习课标、教学课例分析、课例示范、评课研讨、合作备课、观课、说课比赛……19年来,每个学年的第一学期,广州一中的老师们都忙得不亦乐乎。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教学系列的“教育花会”活动。各位教师在花会课公布后,除了必须参加本学科的参评课全部活动外,还应选择参加其他学科的观摩听课活动,而获得参赛资格的选手,依次展示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在内的比例,每位选手说课之后,本学科组长就其说课内容的亮点进行微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