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心里的“施妈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2-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史望颖 通讯员 任洪奎

    “你妈妈昨天来过了,这是她留给你的。我来念:‘虽然妈妈文化程度不高,但也和其他母亲一样,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到知识,将来成为有用的人。妈妈爱你!’”

    杨洁听了以后哭了,她没有想到大字不识几个的妈妈会给自己写信,她更不知道这封信是眼前这位“妈妈”所写,是班主任施曲菲伪造的!

    施曲菲是宁波慈湖中学的英语老师,28年的从教生涯中,有21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施妈妈”。

    杨洁是慈湖中学2009级8班的学生,常常用叛逆的行为跟妈妈对抗,她妈妈只好向施曲菲求救。这件事之后,施曲菲非常关注杨洁,杨洁一有进步就鼓励打气,慢慢杨洁的情绪稳定了下来,也愿意和家长沟通了。

    “老师一个小小的举动,一段不经意的言语,都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重要的影响。”说起当班主任的心得,施曲菲觉得关键是要走进学生心里。

    “施老师,咱们班有个女生测800米时晕倒了!”施曲菲立马放下笔,往操场奔去。施曲菲俯身检查晕倒学生的情况,按人中,听心率。“快,你们搭把手,把同学放在我背上,不能躺着,马上送医务室。”一路小跑,施曲菲的身躯本就不强健,短短百米的路程逼出了她的汗水,加重了她的喘息。当天晚上,施曲菲一直等到孩子的父母来了才回去。

    慈湖中学地处农村,有不少年轻教师待几年以后都陆续调离,去了市区学校。2001年,施曲菲也有机会调到宁波七中,但当时她担任高三班主任,学校又缺少英语骨干教师。“为了学校的需要,为了农村的孩子们,我愿意留下来。”施曲菲最终选择坚守在农村教育的岗位上。

    由于杰出的工作和奉献,施曲菲于2009年9月荣获“浙江省首届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2010年荣获“宁波劳动模范”称号。

    施曲菲已经48岁了,仍然担任着高三班主任工作。对于未来,施曲菲想继续担任班主任直到她退休为止。“不做班主任的教师生涯是特别残缺和遗憾的,我愿意也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这样作为老师才真正地有意义。”施曲菲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