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图纸秀出民族服饰美
课程背景
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地处滇池之滨,毗邻云南民族村,学校主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推动区域生态文明发展。学校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锁定民族特色,于2016年起建构滇池课程体系,旨在以滇池为元素补充和统整国家、地方、校本课程,通过生态实践,培养爱滇池、懂滇池,具有滇池情怀的人。
结合学校的地缘优势和云南省民族博物馆等资源,组建少数民族服饰模特队,开展“民族服饰小模特”课程实践,可以整合民族常识、历史、民族变迁与融合、艺术与审美、形体训练与舞台表现等教学内容,实现研究性学习中的全面育人。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滇池文化学习、民族团结教育以及节目成果展演等形式,落实立德树人的课程总目标。
1.文化信念目标:学习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植根民族团结教育,生态共融发展。
2.技能提升目标:训练良好的形体、仪态;扎实模特步、亮相等模特基本功;增加少数民族歌舞元素,训练歌唱、舞蹈技能;以滇池为元素,训练朗诵技能。
3.成果输出目标:设计制作云南少数民族服饰,开展民族模特队民族服装展示活动;以滇池为元素,开展校歌、大观楼长联等内容的歌舞、朗诵展演。
4.人文探究目标:以民族服饰展示为载体,了解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以歌舞、朗诵为载体,了解滇池文化。
5.生态发展目标:整合社区资源,开展社区课程、博物馆课程,参观云南省博物馆、民族博物馆,了解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服饰、习俗;将滇池元素融入模特、歌舞、朗诵中,内化为学生的文化理解;排演儿童歌舞剧《绿色的节日》,以布依族儿童生活为创作蓝本,宣传生态理念。
开发流程
1.组织建立:学校行政办公会议题通过,确定学期工作计划大纲,正式确定由课程管理中心组建民族服饰模特队,作为校本课程实施。
2.周边课程资源评估:实地考察云南民族村、云南省民族博物馆,确定合作方式。
3.目标拟定:课程实施人员学习“PBL教学法”,了解项目化学习,拟定五个维度的课程目标。
4.方案编制:确定教学模块,制订课程实施方案。
5.课程实施:以校本选修课的形式,每周开展生态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模块进行交互、整合。
6.评价与修订。
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以模块化展开,每个模块对应相关的课程目标。在教学中,各模块可以随时做交互、调整。
模块一:基本功训练
1.形体仪态训练。
2.模特步亮相、队列训练。
3.朗诵基本技能训练。
4.歌舞表演训练。
5.歌舞剧表演训练。
模块二:研究性学习
6.我是小小设计师:参观民族博物馆服饰展,认识民族图腾与云南省少数民族迁徙过程;设计民族服饰草图。
7.看九夏芙蓉,赏三春杨柳:游大观楼,讲滇池故事;学习《大观楼长联》;大观楼长联排演。
模块三:生态化综合实践
8.在博物馆了解历史与文化:认识滇池流域历史发展;了解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9.服装设计知多少:了解26套服装的功能与设计理念;认识常服、祭祀服、节庆服、婚礼服等;制作服装介绍卡。
模块四:展演实践活动
11.参加学校六一儿童节文艺节目排演。
12.参加度假区“夏日童话”文艺节目排演。
13.排演儿童歌舞剧《绿色的节日》。
14.参与拍摄学校十周年宣传片。
课程实施
以儿童为本,实施适合一至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模特训练、展演方面的教学内容;课程多样化,以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PBL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开展民族文化、滇池文化的研学之旅;依托学校滇池生态课程体系,以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为载体,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与滇池文化内化为学生心中的生态素养,以少数民族模特队的外化形式展现。
实施手段:组建民族服装小模特队,学习文化、训练技能、成果展演;以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服饰及模特基本功训练为主要授课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及项目化学习,经系统训练后进行成果展演。
实施方法:采用参与式、分组教学法、调查法、实景模拟教学、合作探究法等,以多样、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人文课和实训课的教学。
实施途径:
1.整体设计,时间经费有保障。保证每周一节的固定课时,统一授课,进行少数民族文化讲解、模特形体、基本步法等训练;经过前期的考察、培训,设计并制作26套民族服饰,建设模特训练教室,为排练民族服饰模特展演提供专业场地和服装。
2.分步实施,每个学期有主题。每学期安排一次主题式研究性学习,考察民族服饰、博物馆课程;到民族博物馆参观少数民族服饰,了解少数民族的习俗和文化;到云南省博物馆了解云南的历史变迁和发展,了解滇池流域的历史文化背景,结合历史进一步了解云南文化、滇池文化;少数民族模特队积极参与学校的文艺展演及各级各类比赛,在活动、比赛中亮相,激励学生积极训练,发扬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3.循环教学,由少至多生态发展。设计教学内容并形成正式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每学年固定在二年级学生中选拔队员,队内完成新老交替;校内外展演相结合,实现模特队循环生态发展。
4.以点带面,提升社区影响力。整合社区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区域优势实施博物馆课程、实地调研课程,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课程评价
课程将过程性评价与个性化评价相结合,学习品质、艺术表现和生态发展是课程评价的三要素,分为ABCDE五个等级,E级为不合格。
1.每周的固定课时出勤率占比10%。
2.参观博物馆、外出展演、实践性学习等外出时的自我管理占比10%。
3.训练护照,即日常训练中的表现占比60%。
4.个人获得的在各级模特比赛、文艺比赛中的荣誉占比10%。
5.参加各级各类活动的节目展演占比10%。
课程成效
1.丰富了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激发了学生学习民族文化、滇池文化的兴趣。
2.传播民族文化,在小学生心中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推动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
3.少数民族模特队在学校、区级的舞台上展示民族服饰,以布依族儿童生活为主题,排演儿童歌舞剧《绿色的节日》。
4.参与学校十周年宣传片拍摄,到滇池边进行大观楼长联朗诵和少数民族服装展示。
5.建设了学校民族服饰(模特训练室)陈列室。
(作者单位系云南省昆明市滇池度假区实验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