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品质”激荡起教育改革的澎湃春潮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2-04-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五修三力”提升校长。“高品质校长”是建成“高品质学校”的首要条件:校长要加强愿景修炼,明确价值追求;加强信念修炼,坚定思想立场;加强心智修炼,树立先进理念;加强学术修炼,精进专业素养;加强情感修炼,滋养教育情怀。增强领导力,形成校长引领学校改革、班子引领专业发展、教师引领学生成长的领导格局;增强凝聚力,形成校长凝聚人心、班子凝聚力量、教师凝聚认识的团结氛围;增强发展力,形成校长现代治理能力强、班子改革创新能力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强的积极态势。

    “五育三课”优化教师。“五育并举”是“高品质学校”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学校要深刻把握“五育”既独立又统一的关系,协调好管理机制和评价方式;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注重美育熏陶,丰富劳动实践。要根据学校文化理念和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建设高品质课堂,以科研驱动关键领域改革。

    “五建三好”创美校园。“高品质校园”重点不在于环境优美和设施高配,而在于文化内涵与环境适切、师生精神与行为匹配、教学活动与课余生活和谐。学校要建好安全校园、文明校园、健康校园、智慧校园、文化校园,把校园建成师生的生活家园和成长乐园,实现办学氛围好、社会声誉好、发展前景好的优质教育生态。

    “五优三强”培养学生。高质量达成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目标,把学生培养成“品行优善、学业优良、身心优美、情趣优雅、劳动优秀,学习能力强、生活素养强、社会意识强”的时代新人。

    2018年以来,子课题单位泸州市忠山学校制定了“高品质学校建设”方案,开启“构建品质课堂、追求品质教育”之旅,创建了“自导式·三助课堂”教学模式:“自助”是学生借助《自助指南》开展自主学习,在独立与文本对话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培养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互助”是小组合作交流,探究“自助”过程中未解决的问题;“乐助”是全班分享学习成果,学生在完成课堂任务中提升自主管理能力。

    构建丰盈生命素质、激扬个性潜能的育人体系,子课题单位遂宁高升实验小学校从培养“化育型”教师、构建“共生型”课程、创设“创生型”课堂、形成“内生型”评价体系、培育“激扬型”校园文化等方面着力,开展“高品质学校建设”。探索“名校+弱校”“名校+新校”集团办学模式,组建起“遂宁市高升实小素质教育研究协同体”,带动了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地处偏远的第二批项目实验学校泸州市棉花坡中学把全人教育比喻为“一栋房子”,“屋顶”是全面发展的全人目标,由“致远、真知、敦行、灼见”“四梁”组成,下有八根支柱:以理想信念强精神之钙,以“五为”公约奠素养之基,以安全健康促身心健康,以“三为”课堂启创新思维……形成了具有方向引领性、内涵生长性、可持续发展性的品质教育生态。

    纵观四川“高品质学校建设”图景,可谓群星璀璨:一批高品质幼儿园发挥了引领辐射作用,如突出儿童主动学习的乐山市实验幼儿园、以社团活动促进儿童自主发展的绵阳市花园实验幼儿园、以民俗游戏培养“中国心”儿童的成都市第十四幼儿园;一批名优小学创新了发展模式,如川大附小的现代生活教育、成都市实验小学的未来教育、双流区实验小学的幸福教育、都江堰市灌州小学校的求真教育,都持续生长着学校教育的品质;以抵达本质的个性文化培育、锐意深刻的整体改革和课程变革创新育人模式,如华阳中学自主创新的育心教育、兴文县香山民族中学课程统整的融生教育、大英县实验学校培根铸魂的精神教育,以及成都七中的高品质课堂建设、成都市棕北中学的融合式课堂实践等,都筑起了新时代中学教育的品质高度。

    (四)全域统整,建构高品质教育区域范式

    统筹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17年以来,泸州市江阳区与四川省教科院合作,构建起全域品质教育“1341”发展模式:坚持“让区域内每一名学生都享受公平优质教育”思想,达成“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名学生,成就每一位教师”三大目标,展开“梯级推进,培建一体;点面结合,全域行动;力量协同,生态滋养;多元评价,自主赋能”四大策略,培育一支策划组织、研究指导和评估服务能力强的专业引领队伍。全区教育质量长期保持在泸州市前列。

    以“高品质学校建设”引领区域教育突破改革发展瓶颈,遂宁市船山区教育形成了“1132”高质量发展路径: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达成全省“高品质教育强区”总体目标,培养卓越型校长、高素质教师、精良型导师三支队伍,实施“五育并举、五育融通”两大战略。突出重点抓手:加强红色文化教育,让学生心中有魂;深化教学改革,培育高品质课堂。建构现代生活教育“全体验”课程,形成学前、小学、初中、高中教育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的新高势能。

    面对“高品质学校建设”中学校理念与教育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不适应,教师理念和能力与教育教学改革不适应等突出问题,课题组提倡,应重点引导校长确立以“高品质学校建设”引动学校整体改革发展的思想,以先进的学校文化统整课程、教学、评价改革和教师发展,深化“高品质学校”评价改革,落实全省高品质实验区和实验学校建设项目,让“高品质学校建设”扎根四川大地、“高品质学校”研究走向全国,推出“四川经验”,贡献“四川力量”。

顺应国家大势,扎实落实“双减”

推动“高品质学校建设”向纵深挺进

    “高品质学校建设”的过程是一个融合发展、差异发展的动态演进过程。

    一方面,“高品质学校建设”在发展中不断反思总结,形成规律性经验。“1+3+N”结构现已成为“高品质学校”改革的“公式”,指的是导向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一个核心”,抓住落实“五育并举”的课程、教学、评价“三大要素”,实施增强办学活力的党建引领、队伍建设、民主治理、校本研修、家校共育等“N个项目”。以都江堰市灌州小学校为例,学校探索“1+3+N”结构性改革,以“一个核心——至善向美”为改革主线,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引领性,在“至善向美”理念的统整下,对课程、教学、评价进行重建,让“至善向美”理念在课程体系中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现,同时通过评价导向和激励保证改革成效。在把握改革主线、落实改革重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积极构建家校社治理体系,学校和社会、师生、家长自主治理体系是一个具有融通性、动态性、开放性、发展性的治理体系。“高品质学校建设”让都江堰市灌州小学实现了传承与创新、自然与人文、现在与未来、个性与共性的共融共生,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找到了适合的路径。

    另一方面,“高品质学校建设”也紧跟国家发展大势,不断与时俱进。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四川“高品质学校建设”项目共同体下的学校显得从容不迫、成竹在胸。眉山天府新区实验学校2021年9月建校。在四川省教科院的引领和帮助下,课题组领导专家先后到学校调研、讲座,亲自指导学校的“双减”、五项管理、课程建设等方面工作。学校确立了“办一所实现人生幸福多样可能的高品质学校”的办学目标和“人才立校、科研兴校、特色亮校、高品质强校”的总体部署,并搭建了“宽美”课程体系,开设滑雪、皮划艇、编程、高尔夫球、武术等30多门高品质课后服务和托管选修课程,深受学生喜爱。建校仅半年,学校就在第13届“蓝桥杯”青少年组STEM测评赛、全国“迎奥运”书画比赛、成都融创雪世界校队滑雪邀请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

回应时代需求,引领改革创新

“高品质学校建设”努力开创教育新格局

    “高品质学校建设”积极践行时代使命,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民心工程,其研究的方式、态势和推进策略,为整合区域教育资源、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和内驱力带来了强大动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20年12月,四川省《新时代深化改革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将“高品质学校”理念写入其中。课题组先后推出了《走向高品质学校·幼儿园卷》《走向高品质学校·小学卷》《走向高品质学校·中学卷》《走向高品质学校·STEM教育卷》《高品质学校建设·理论之思》《高品质学校建设·实践之行》等7部著作,均为四川“大川书系”重点图书,获得第三届中国西部地区优秀教育图书奖一等奖,其中《走向高品质学校·幼儿园卷》获评2020年四川省“十大好书”。“高品质学校建设”在全国教育改革中也发出了强有力的声音,“学习强国”平台、“今日头条”等全国主流媒体进行了百余次报道和推广。近两年,四川省教科院和课题组立足《教育科学论坛》期刊,通过“大视野”“大家谈”“大家讲”“学术窗”和“全国征文比赛”等多种形式,吸引全国1200所学校开展“高品质学校建设”研讨和实践。

    发展不止步,奋斗无穷期。站在新时代新起点,“高品质学校建设”蹄疾步稳,不断创新理论高度,不断加大实践力度,为越来越多的学校把脉问诊、寻路指航,让教育的春潮惠及更广,造福国家人民。(崔勇 马长俊 余琳 于金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