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何以吸引千万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3-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2月29日,“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保山分课堂(第二讲)举办。陈继丰 摄

    编者按: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5年来,教育系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大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探寻提高思政课吸引力的路径,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培根铸魂育新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五周年特别报道”,敬请关注。

    ■培根铸魂育新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五周年特别报道

    ·在云南,有这样一堂课,它把身边事、家国情、报国志融入课堂,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到师生心里

    ·它秉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的宗旨,站上大讲堂的主讲人不仅有师生耳熟能详的榜样人物,还有师生身边的优秀代表;不仅有榜样自述,还有来自亲友、学生、教师、同事视角的“背后”故事

    ·它带动创建了一大批思政示范课程、锻炼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思政课教师、孕育催生出了百花齐放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在云南,有这样一堂思政课,它吸引了全省目光:这个讲堂上,既有张桂梅等模范人物分享的初心故事,也有云南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的火热实践。扎根云岭大地,它把身边事、家国情、报国志融入课堂,把党的创新理论讲到师生心里。

    这就是“张桂梅思政大讲堂”。有人评价它,在云南带动创建了一大批思政示范课程、锻炼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思政课教师、孕育催生出了百花齐放的大思政育人格局……开讲3年多以来,课程观看人次超过5000万。

    云南集全省之力,打造出具有引领力、影响力的思政“金课”,这是如何实现的?

    以成色十足的课程内容打动学生

    “铁皮顶,土坯墙,这里曾经是西南联大的一间教室。这样的教室冬不保暖、夏不纳凉,学生最害怕的就是下雨,因为雨点打在屋顶上,就听不到讲课了……”3月2日,在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博物馆,刚返校不久的大二学生唐勤,为游客讲起了西南联大的故事。

    谈起自己成为一名志愿讲解员的缘由,唐勤说,这与“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密不可分。2022年,大讲堂“爱国的力量”讲述西南联大在国家危难之时坚持办学,培养大批卓越人才的故事,这感染了唐勤这颗年轻的心。唐勤决心加入西南联大博物馆志愿讲解队伍,“把联大爱国救亡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动讲给更多人听”。

    被触动、去行动,是“张桂梅思政大讲堂”育人成效的突出体现。云南中医药大学思政课教师李莎观察到,在大讲堂上,学生或是“眼含热泪”,或是“会心一笑”,“虽然这些不是衡量一堂思政课的唯一标准,但确实是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表现”。

    作为全国首个以“张桂梅”命名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品牌,如何打造出具有引领力、影响力的思政“金课”,成了开讲以来大讲堂团队思考得最多也是最深的问题。

    对大讲堂而言,“金课”的好成色首先来自内容。

    秉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的宗旨,站上大讲堂的主讲人不仅有师生耳熟能详的榜样人物,还有师生身边的优秀代表;不仅有榜样自述,还有来自亲友、学生、教师、同事视角的“背后”故事。

    观看完大讲堂“科技的力量”后,云南中医药大学大二学生曾凤梅说,课程中,昆明理工大学教授李天晴的科研故事给了她很大鼓舞,“李教授说,与其等待答案,不如自己成为解题的人,科技创新需要我们勇敢探索”。

    “每次经过昆明理工大学,我都会想起这堂特殊的思政课。”曾凤梅说。

    在教育部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大讲堂集体备课专家组成员阮金纯看来,大讲堂的内容不仅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有热度,还有云南特色和实践特点,“如何加强思政课的针对性、亲和力?大讲堂通过身边人、身边事,让思政课既有理论性,又可亲、可感、可爱”。

    “金课”的成色还来自形式的创新。比如,除了打造“云端的思政课”外,大讲堂还致力成为“行走的思政课”,大讲堂每一讲都会根据授课内容确定授课地点。在大讲堂“实干的力量”中,云南师范大学师生把思政课堂搬到了云南西畴县,实地感受“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

    此外,“金课”的成色还离不开机制的保障。在大讲堂第12讲的策划筹备会上,记者看到,一堂45分钟课的背后,是一支由高校思政专家和广电、宣传部门等各类人员组成的“智囊团”。

    “多方联动是大讲堂运转良好的重要保证。”云南省广播电视台副总编王珂说,聚合各类资源和智力支持,大讲堂不断寻找思政教育规律和传播规律结合的最优解。

    “这堂‘金课’,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全省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会的重点项目;是省委、省政府牵头统筹各方力量,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一切可鉴管用方法的实践。”云南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陈世波说。

    以大讲堂为标杆扩大辐射引领

    位于保山西部的高黎贡山为什么被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2月29日,在云南“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保山分课堂第二讲上,来自大中小学各学段的师生代表,用舞蹈、歌曲和情景剧等形式,为全市大中小学师生带来了一堂富有保山特色的思政课。

    自创建之初,大讲堂面向全省以“线下授课+线上观看”的形式开讲,每学年举办4讲。如何突破大讲堂在时空上的局限,进一步扩大辐射引领作用,发挥示范带动效应?2023年起,云南在各州市和高校设立分课堂,形成了以“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为标杆、各分课堂联动的大思政教育格局。如今,云南87所高校和16个州市都开设了分课堂,开讲220余场次,覆盖师生50余万人。

    “可以说,大讲堂作为标杆,给我们展现了一堂有着极高艺术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的课堂应该是什么模样。”分课堂总策划、保山市教育体育局局长方强说。

    作为集全省之力打造的思政教育第一“金课”,大讲堂为各类学校如何创新办好思政课作出了示范。如今,随着各地各校分课堂建设积极性不断提高,一批具有本地本校特色亮点的示范课堂也不断涌现。

    “通过分课堂建设,我们把原本‘散落各地’‘单打独斗’的思政教育资源和活动凝聚起来,形成了经纬纵横、上下联动的思政教育品牌矩阵。”云南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负责人王文婷介绍,目前,云南已经在省级层面建立了大讲堂课程“资源库”,吸纳分课堂的优质资源,并将其汇聚成为全省思政教育源泉。

    以第一“金课”作为思政课教师提升的契机

    今年是昆明市第八中学教师肖云仓成为思政课教师的第11个年头。

    尽管每年都会有学生向他提出一些很“深沉”的问题,但肖云仓感受到,“今天青少年的思想要比以前更成熟,思政课也面临新的形势”。

    在大讲堂,肖云仓找到了回答这些困惑的“钥匙”。

    “说到底,大讲堂其实讲的是人,探寻和呈现的是人到底有多大的力量。”肖云仓说,带着学生分析大讲堂的内容,他们发现,无论是深受学生爱戴的张桂梅老师,还是带领农民致富的朱有勇院士,这些先进人物并不是生而伟大,“他们最初可能只是想改变一些事情,但在实现的过程中,逐渐明确了自己的使命,在坚守初心中成就了不凡”。

    这对肖云仓的触动很大,从此,他的课堂变了。一次,他将学校里被誉为“高原上的红烛园丁”的美术教师翁滇林请进了思政课堂,用身边人身边事传递思政力量。

    “从主题来看,大讲堂与我们思政课教材的内容有着很高的契合度,可以作为素材对课堂进行拓展,实现大讲堂和校内‘小’课堂的联动。贴近师生、资源优质、无缝衔接是我们思政课教师使用大讲堂资源的真切感受。”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李雪松说。在李雪松看来,大讲堂可以对传统思政课堂进行有效补充,达到立体育人的功效。

    作为云南思想政治教育第一“金课”,大讲堂为各类学校如何办好思政课、广大教师如何教好思政课作出了示范。近年来,以大讲堂和分课堂建设为契机,众多思政课教师走出校门,站上了市级乃至省级舞台,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带动创建了一大批思政示范课程。今年,在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教学竞赛单元”中,李雪松等思政课教师代表云南省获得了3个特等奖。

    “大讲堂是云南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一个缩影,通过形成大思政‘组合拳’,云南努力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整体提升和内涵发展。”陈世波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