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一课一团队”助力山区高桥建造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4-03-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成为贵州公路建设常态。目前,贵州已建成的桥梁有近3万座,有着“世界桥梁博物馆”美誉的贵州,一次又一次地刷新着高桥建设的“世界纪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确立了贵州“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的战略定位,跨越高山峡谷、通往小康之路的桥梁是实现这一定位的关键,但这也对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以及企业的建桥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能持续推动山区高桥建造升级,培养更多高桥建设领域的“技术能手”“大国工匠”,笔者所在的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携手行业头部企业贵州交建集团,打造了“一桥一课一团队”育人模式,开启“共建专业、共育人才”的探索之路,助力山区高桥建造人才培养。

    “一桥一课一团队”即以梁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四类桥为牵引,“一类桥”开发一系列课程、组建一个团队。

    以“一桥”为切入点,确定专业培养规格。学校择取4类高桥建造的典型工程项目,紧随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变化,对接贵州高桥建设艰苦环境的过硬素质要求和原创工艺工法的复杂技术要求,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重塑职业素养目标和专业核心能力目标,确定山区高桥建造的差异化培养规格,动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同时,针对企业重大需求,“一企一案”,开展学徒制、订单班培养;依托重大高桥项目,“一桥一基地”,培养人才,以差异化人才培养充分对接产业人才需求。

    以“一课”为突破口,实施一系列课程改革。学校通过重构课程体系,设置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岗位课程、高桥建造特色课程、实践教学4个学习领域,并在高桥建造特色课程中,针对高桥建造一线的施工、测量、试验检测、质量安全4个岗位,开发了8门岗位进阶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和可持续发展需求。同时,创新课堂形式,创设“工地课堂”,将课堂搬到工地、工地接入课堂,建立真实工作场景,打破课堂边界。

    以“一团队”为保障,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学校打破传统专业教研室分组,教师可根据自身特长,加入梁、拱、悬索、斜拉4类不同桥型的教学团队,并持续跟进一类桥型项目的建造和技术动态,提升专业能力。同时,建设教师研修实践基地及流动工作站,与企业专家和参建校友专兼结合、优势互补,通过连续参与同类桥梁的建造、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实现个体与团队、学校与企业共进式发展。

    “一桥一课一团队”育人模式解决了专业、课程、教师、学生4个层面的具体问题,创新提出的“面向区域发展,聚焦差异化专业培养规格;面向产业高端,聚焦特色化课程改革、结构化团队;面向人人尽展其才,聚焦多样化成长成才”的“三聚焦”育人理念,高度契合教育链、人才链衔接产业链、创新链的职教新要求。10年来,共有近5000名学生从学校路桥专业顺利毕业,他们活跃在贵州高桥建造一线,例如,在世界第一高桥塔的平塘特大桥建设中,30%以上一线技术员来自学校路桥专业;由学校毕业生参与建造的众多贵州高桥中,先后获得4座古斯塔夫斯金奖(世界桥梁诺贝尔奖)、3座詹天佑奖、2座鲁班奖、6座李春奖。同时,学校教师发展从个体提升向团队共进转变,建成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14个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创新团队,学校专业集群效应也更加凸显,以路桥专业为核心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群成为国家级“双高计划”专业群立项建设单位,先后被全国几十所院校以专题学习、成果借鉴等方式推广应用。

    (作者系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